▼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


全国范围内,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朝小”)的近视率却不升反降,在十年时间累计下降了12%。朝小的实践证明了只要方法对路,近视可以预防,为学校和家庭的近视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因为重视,朝小倾注财力物力,为孩子购置各种防控设施;
因为重视,朝小想方设法调整课程设计,为增加户外活动和减少家庭作业而将压力转向课堂;
因为重视,朝小连续十年坚持做近视防控这件事情,并实现近视率十连降,累计下降超过12%。


适宜的环境是孩子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朝小从校园光源改造、减少课业负担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三方面入手,为孩子的视力健康营造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适合的光源对保持视力健康非常重要,光线过强或过暗、眩光、频闪、蓝光都不利于孩子的视力健康。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朝小将教室的普通灯源更换为智能LED护眼灯,并安装了护眼黑板灯,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将光线问题对视力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适宜和充足的光线确实必要,但仅仅做到这些,并不足以确保孩子们的视力健康。在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中,占比最多的为单纯性近视,而单纯性近视的最根本原因是长期累积的因近距离用眼造成的视疲劳。
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疑是预防近视发生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所以,朝小在学生的学习安排中,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上要效率的前提下,对家庭作业进行了精简和压缩,减少家庭作业量,为孩子们的眼睛“减负”。

除了减少近距离用眼,科学家研究证明,若能够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为此,朝小从2011年2月开始,在每天上午增加了4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这样,学生每天在校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从原来的60分钟,增加至了105分钟,令学生们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成为了可能。
分析原因:
第二个作用则是,不同的丝带颜色方便引起老师对视力不太好的同学的关注,对那些佩戴黄色,特别是红色丝带的同学,老师可以在课堂直观看到学生的读写姿势是否规范,便于实时提醒。
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是有些措施只是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也就是做不好可能会促进近视的产生和加深,但做好却不能确保近视不发生发展。比如光线和读写姿势对视力的影响。
二是近视的产生在根源上源于长期累积的视疲劳,有些措施虽然会减慢视疲劳的产生速度,但无法减少视疲劳。比如少量的减少近距离用眼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虽然会让视疲劳增长速度变慢,但视疲劳依然是在增长。
三是预防措施虽然做了,但做得并不到位,也会造成无用功的情况。比如虽然每天进行户外活动,但时长无法保证,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例如眼保健操虽然每天都做,但穴位按摩不精准,效果也就不会太好。
对于这个问题,朝小选择借助于更专业的设备和方法来提高近视防控的有效性。在经过专家的咨询,仔细的研究、比对和选型后,朝小在2011年购置了40台JJM电子脉冲护眼仪,首批,学校安排了视力易下降的三年级29名边缘视力和视力不良的学生每天使用30分钟的JJM护眼仪,一个月后,这29名学生的近视防控有效率为93.1%。
自此,学校陆续追加购置JJM护眼仪。目前朝小已经成立两个爱眼工作室,拥有400台护眼仪,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学校享受护眼仪带来的防控理疗,降低近视率的目标因为有了护眼仪也更有保障。

近视防控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也不是单凭学校就可以达成,只有家、校、学生都引起重视,在各自的范围内加以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朝小在校内开设护眼课,并定期对家长进行近视防控培训,提高家长、学生对近视防控的认知,推广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
在寒暑假,还鼓励学生将学校的JJM护眼仪借回家中使用,避免因寒暑假护眼仪使用断档而造成的视力下降。校内八小时与家庭八小时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近视防控的最好效果。


纵观朝小的近视防控经验,落实大于说教、长期不懈坚持与多举措组合出击可谓近视防控的三件法宝。不论家庭还是学校,朝小的经验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试想,若多一个家庭能够运用朝小的方式,或许就多一个孩子受益;若多一所学校如朝小这般行动,或许就能改变一批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