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给孩子的未来留下光明

| 1月 21, 2020 | 明视佳护眼专栏 | 0 条评论

▼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


2018年,国家卫健委连同教育部、民政部对全国1033所幼儿园,3810所中小学进行了近视调查,调查共涉及111.74万儿童及青少年。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年的时间里,数字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7%,陡然增至高三年级的83%;反过来看,视力正常率则从一年级的84.3%速降至高中三年级的17%
十二年的校园生涯,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成长,却丧失了自然赐予的看清世界的能力。



1
近视,是不是当代孩子的宿命?

面对近视率和视力正常率曲线陡增与骤降的强烈对比,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近视是当代孩子们无法逃脱的宿命吗?

答案是:是,也不是!

定的回答源于当代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恰恰吻合了近视的生存机理。现代医学对近视的研究表明,对于眼部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近视的产生主要源于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父母双方如果都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概率会高于父母不近视的孩子很多倍,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来越多近视的父母,造就了越来越多近视的孩子。

除了遗传因素,当代孩子的生活方式也给了近视接近孩子的绝好机会:难以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绝对大占比的近距离用眼,无从缓解而日渐加深的视觉疲劳让孩子们的双眼一点点脱离了它的自然功能,慢慢从单纯的视觉疲劳,发展为持续的模糊不清,最终走向近视,甚至是高度近视。从此,孩子再也无法仅仅通过自己的裸眼,看清这个美丽世界。
当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大幅提升了近视发生的概率,就好像近视真的成为了当代孩子的宿命,很少有孩子能幸免。但,即使到高三年级,依然还有17%的孩子保持正常视力的事实又给了我们信心:即便近视的可能性无限接近必然,我们也还有扳回一局的可能。这就是对宿命说“不”最好的理由!

继续

2007年美国加州的一则研究报告称,孩子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若能达到14小时以上,即便父母双双近视,孩子仍有较大概率不发生近视。来自我们身边的案例也有力地证明了近视是可以预防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从2011年2019年全面实施近视预防工作,在8年时间里,有效的将全校的近视率下降了超过11个百分点。即便对已经患有近视眼的孩子,有效的干预措施也能够帮他们减缓近视增长的速度。
均衡的膳食,恰到好处的照明,每日坚持的眼保健操,健康的用眼习惯能够降低用眼疲劳的程度,充分的户外活动、阳光的洗礼、对远方的眺望、给眼部的放松都能为眼睛输送必需的养分,并给予双眼喘息的机会,从而降低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有的放矢的干预措施对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是有效的,在孩子近视的问题上,我们并非只能坐以待毙,等待命运的宣判,而是可以与孩子一起更积极的投入到这场与近视的搏斗之中。

▼ 图片来自网络 ▼

2
关注近视防控的理由,如果一个不够,那就三个。

或许作为一名已经为孩子操碎了心的中年老母亲、老父亲,近视防控压根儿还排不上日程。短期的作业课堂,长期的身心健康,近处的学习成绩,远处的前途命运,貌似哪个都比近视防控的课题更让人心急如焚。

于近视防控,你可能需要一些理由,一些让近视防控问题能在众多棘手问题中挤进优先级的理由:

其一,看不清,所以学不懂
近视最初能够察觉到的表现往往就是看不清,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就会必然影响孩子对课堂信息的获得效果与听课质量,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也将会受到影响;
其二,让选择成为不可能
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分别明确规定了不同程度的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不达标不可以录取的专业方向,涉及航空航天、海洋、消防、刑侦、体育、烹饪、生物医药、核工业、测控技术、服装设计、测绘、医学、心理学、环境、地质、电子信息等多种专业。纵有壮志在我胸,没有过硬的视力,也只能与理想依依挥别说再见。
当然,我们可以不报考这些专业,可是,以目前国家对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程度,出于对近视率绩效考核的压力,在初、高中挑选择校生时,学校偏向招收视力正常的学生,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细思极恐,若有一天出于提高家长重视程度的考虑,国家为中考、高考设定视力分数也未可知。君不见,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将好视力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身体好的一部分)。若真到那时,视力可不像体育成绩那样,通过几个月的集训就能将这部分分数稳稳掌握在手中,好视力,需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干预才能保持下来。

其三,过早近视为未来埋下隐患

若近视无法得到控制而不断发展加深到600度以上,就被定义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啤酒瓶底一样的眼镜片,临床证明,高度近视诱发其他眼部疾病并致盲的风险要比不近视或中低度近视高出许多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迅速生长的阶段,一旦近视,即便完全科学用眼,眼轴的自然生长也会带来每年50~150度的近视度数加深。稍稍计算就可以知道,孩子每早一年步入近视的行列,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致盲风险就增长多倍。

▼ 图片来自网络 ▼

一起吃~

3
“近视打怪游戏”,你的孩子能坚持到第几关?
你以为自家孩子还没有受到近视的困扰,就说明你可以将近视视若空气?那你可能终将错过将孩子留在正常视力阵营的机会。
防近视就像一场“打怪”游戏,稍不注意,你的孩子可能就会在某个关卡被迫撤出正常视力的阵营,加入到近视率那个越来越庞大的分子之中,并且大概率再无回到正常视力阵营的可能。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正常视力的阵营坚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那么,现在,就是你加入“打怪”行列,对孩子视力进行干预的时刻!
即便孩子当下已经稳稳坐在了近视的阵营,此时比哀叹已经错失良机更好的策略,是就地启动控制机制,提高重视,制定策略,执行干预,将近视的发展程度降到最低,将其对孩子的影响最小化。
所以,无论你的孩子处于学前、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无论他目前保持着正常视力,还是已经步入近视的行列,近视防控都是一件需要列入孩子成长关注清单的大事,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未近视——已近视——

▼ 图片来自网络 ▼

结语

4
打赢“怪兽”,需要组合拳
与近视的抗争,是一场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多种干预措施并举,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战役。在众多的发力方中,家校与孩子接触最为密切,也是最有效的发力单元。
家的政策导向已经将近视预防的一部分责任加之于学校,有少量学校也已经启动了近视预防机制:开展用眼健康教育,适当减负,改善教室灯光环境,引入安全有效的护眼干预仪器等等。学校的重视与干预措施的落实是必要的。
但同时,家校的配合,家庭对孩子视力的重视以及个性化的防控措施的执行对每一个孩子而言又是最有效的。规范与纠正书写姿势、监督用眼距离、掌握用眼时间、适量安排家庭户外活动、寻求消除眼部疲劳的有效手段并坚持实施,及时进行近视干预及治疗等等都有且只有家庭可以做到。
近视防控,无法单纯依靠国家、学校、家庭、孩子任意一方的力量攻克,也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多方组合发力,各司其职,心法合一,多管齐下,综合防控,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即便近视发展趋势日益严峻,即便近视防控之路道阻且长,但值得坚信的是,近视并非当代孩子的宿命,眼镜也不是未来孩子的标配,有效的防控就可以减少近视发生的可能,降低近视发展的风险,干预就可以向必然说“不”,为明天留下光明!